小年夜,支付宝红包正式登场,万万没想到,好心没办好事,非但没有引发网友的追捧,反而引发网友的纷纷吐槽、挖苦。今天微信官方红包开抢,微博上又是一片抱怨声。为什么商家花了大价钱却没有赢得好口碑?反而去年大家互相赠送的微信红包却能流行至今呢?
在我看来,去年抢红包的胜利是“分享逻辑”的胜利,今年的官方红包却来了个180度转弯,走回了“流量”逻辑。
什么是“流量”逻辑?
美团网CEO王兴在著名的“四纵三横”提出过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搜索、社交、移动。流量逻辑也就是搜索阶段的逻辑,这个逻辑有几个特点:
1、流量总数有限:流量掌握在几个少数巨头的手中,因为巨头数有限,每个巨头贡献的流量也是有限的。比如百度、搜狗。
2、流量是在消耗的:理论上,每个个体都在想尽办法获取流量,每获得一份,总数就减少一份。
3、个体流量分布不均:总数有限,根据获取流量的能力不同,每个个体获得流量的数量就不同,比如新浪从百度获得的流量几倍于凤凰网从百度获取的流量,更别说其他网络站了。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虽然阿里、腾讯是互联网巨头,单个的财富惊人,但是能拿出红包的总数是一定的,分摊到每个用户头上的也有限,费了很大劲抢到个几块钱的红包,说不上喜人,如果抢个空的,那就真要问候阿里腾讯的亲戚了。
分享是另外一种逻辑
分享思维是在消耗资源的同时,创造出更大的资源,分享的越多,创造的越多。以抢红包为例,每个用户疯狂的从聊天群抢红包的同时,还在疯狂的在自己的群和朋友圈里分享红包,看似每个用户的红包数量有限,可如果乘以分享的用户数量,以及发放的频次,结果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远远超过百亿这个数字。每个人都在收获丰厚红包的同时也不停的给亲朋好友派发价值不菲的红包。
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微信红包会完胜今年的官方红包。而这种胜利一个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抢红包这样一个人人参与、人人讨论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以“人”为单位、以分享为思维方式的经济开始完胜以“商品”为单位的经济模式。
相比较商品,分享经济具备几个特点:
1、个人取代组织:阿里是中小企业,淘宝是有货源的微小组织,分享经济更加彻底,每个人都是商家,每个人也都是消费者。虽然很多人在抱怨朋友圈里的各种微商,但微商确实实现了让每个人都成为商人,同时让每个人都获得不少收益。
2、个人品牌取代商品品牌:商品经济信任的是商品品牌,有如家、汉庭、prada、LV才会有消费。分享经济则不然,人们更加关注是商品背后的人,因为长期关注高晓松,才会观看《晓说》,因为罗辑思维的推荐,才会购买《理性乐观派》。
3、信用取代传统财富:分享经济下,信用开始成为重要的,获得的信用越多,可以控制的财富越大。罗辑思维因为有百万粉丝的信任,所以可以半天内收到160万的会员费。因为有朋友信任的背书,我可以放心在朋友圈购买“正品”。更有甚者,不少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在探索以朋友圈授信的模式实现金融上的借贷。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信用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富,一旦需要,随时可以变现。
听说今年BAT要砸近百亿发红包,可我觉得以现在的这种发红包的方式,难免会继续落入阵势大,效果一般,吐槽声一片的局面。要成为风口上的猪,得先想明白风口在哪里。
Copyright © 台州视窗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3861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Powered by TZ106.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