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从104国道驶入温岭市大溪镇沈岙村乡道,透着古朴典雅的“沈岙村”台门映入眼帘。入村后,一排整齐的欧式别墅林立在左手边,村中绿树成荫,流水穿村而过,远处群峦叠嶂,煞是好看。
台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温岭市文明村、万户农民康居示范村……近年来,沈岙村赢得了无数荣誉,有风景、有底蕴,成了人们谈起沈岙时的第一印象。挥洒汗水,筑梦田园,沈岙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推动村里各项事业大步向前。
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很难想象,沈岙村曾是一个做饭灶前无柴禾、用水井边靠排队、番薯渣糕当饭吃的穷村。沈岙村党支部书记潘明奎是2002年回到村里的。那年,潘明奎还在湖南做生意,村民选举他为村委会主任,身为党员的潘明奎立刻就抛下生意回到村里。村级组织不健全,村民派性严重,干群关系紧张,村情关系复杂,村务一度陷入瘫痪……这就是当时沈岙村两委班子所面对的情况。
“发展环境会变、村级组织会换,要想实现村庄真正发展,两委班子的团结一致不能变,党员干部们一心为群众谋发展的决心不能变。”潘明奎掷地有声。第二年,沈岙村就建起了村经济合作社和村工业集聚区。
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沈岙村通过民主协商,决定将全村100多亩分包到户的山坡地、低产地、承包地统一补偿折价,收归村里,由村里按政策通过土地性质调整报批后进行租赁。同时,沈岙村还建立了村工业集聚点,不到一年半时间,整个工业集聚点全部顺利进行了租赁承包。
两个项目的成效是明显的。从2005年到2007年,不到3年的时间,沈岙村的工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均翻了几番,集体经济收入也由2003年的不到3万元增加到150万元,村民的口袋明显“鼓”了起来。沈岙村的面貌开始悄悄发生变化。
文化建设别具一格
在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的辛勤工作下,沈岙村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但是,在党员干部心中,还有一个更远的目标:沈岙村不但要发展,还有发展得有特色!
在沈岙村落成不久的斗山书院里,人们时常能看到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小彩的身影。在斗山书院里,珍藏了村民们多年收藏的“宝物”,比如水车、瓷器、老式电话机、砻、民国时期土地证等。“这里的东西,有的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最近的也能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李小彩说。保管钥匙的她,时不时地就来这里看看这些“宝贝”。
“斗山书院在明朝时期负有盛名,曾培养出了20多名进士。如今我们重新修葺,除了表达对先人的纪念,也是为了让下一代更好地传承文化。”潘明奎说。
历史上,沈岙村是台南名庄,沈岙潘氏自古以来为诗书门第、礼仪之家、崇文重教,自宋、元、明、清至今已有千年,历代望族誉满四方。而文化建设,正是沈岙村近年来发展的重心所在。“沈岙村的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是灵魂。”潘明奎说。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
在沈岙,有一条党员卫生保洁示范路。两公里长的路,路上的保洁员就是村里的党员。62名党员,按照值日表,定时清扫路面,保持村容整洁。
沈岙村党支部规定,周一、周三、周五是沈岙村固定的党员志愿者礼堂服务日。在服务日,村民可以到礼堂找到值班的党员,反映任何问题。此外,村里还将所有党员分成8个组,组团式地为村民服务。
有人问潘明奎,沈岙发展得这么好,有没有什么窍门。潘明奎说,除了团结,就是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2008年,沈岙村提出要实现村民居住区、工业集聚区、文化休闲区、农业特色区的“四区分离”。但是,村里遍地的违章建筑成了实现目标的“拦路虎”。
起初,面临利益受损,一些村民不理解。困难摆在眼前,必须先破后立。村里多次召开党员会议,“经过商量,我们决定,村两委班子先拆、党员先拆、村民代表先拆,最后所有村民拆。”村党支部副书记潘明利带头拆除自家的违法厂房,党员潘日标也主动拆除自己的违法建筑。党员干部率先行动,为群众树立了标杆。不到20天时间,沈岙村顺利拆除4500余平方米违法建筑,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Copyright © 台州视窗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3861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Powered by TZ106.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