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老人独自冒雨交医保,被拒收现金满脸无助”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据央视新闻报道,事情发生在11月23日湖北宜昌市秭归县西楚社区,当地相关部门随即作出回应,“秭归发布”微博称已上门为老人办理了居民医保。
数据跑腿、移动支付……数字技术本来是为人们办事提供方便,但有些时候却因为简单的“一刀切”,而给那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懂上网的老年人增添了障碍。疫情防控期间,一些老年人因为没有电子“健康码”而导致出行难,更是常常引起网上热议。
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遇到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解决办法,包括任何单位和个人日常消费不得拒收现金,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应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解决老年人在出行、就医、消费、办事等方面的一系列难题。
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是满足老年人生活需要的应有举措,但并不是唯一的办法。在保留传统服务窗口和通道的同时,创造条件让更多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可能更具积极意义。毕竟,科技改变生活势不可挡,我们理应让更多的老人享受“科技红利”,而不是成为网络时代的边缘人群。
老年人成为“数字弱势群体”,往往与消费水平、生理机能、知识更新等因素有关。一项专题调研发现:在客观上,年龄越大、身体越差(视力、听力、认知能力)、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越低的老年人越不会上网;而在主观上,对新鲜事物越好奇、对互联网评价越正面、与儿孙互动越亲密、参与社会活动越积极的老年人越会上网。因此,要帮助老年人突破阻碍,融入信息时代,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给予更多关注,也需要老年人自身改变观念、增强学习意愿。
帮助老年人健康、安全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政府应发挥主导和推动作用。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发布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就提出,要积极推动互联网应用、智能终端产品的适老化改造,加强应用培训,开展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等,使得更多老年人能方便、安全地使用智能化产品。
为老年人提供有质量、有温度的数字服务,社会力量也大有可为。今年6月,支付宝老年大学招聘95后青年讲师,专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此前,他们联合广场舞团队、各地老年大学等组织,用老年人易懂的语言和方式教他们学会用智能手机,识别电信欺诈、用健康码、抢消费券等数字生活技能。
在创造良好客观环境的同时,老年人自身也需改变刻板观念,增强信心,与时俱进,热情拥抱互联网生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20年3月和6月的两次调查数据显示,仅仅3个月,老年网民占总网民的比例就从6.7%上升到10.3%,有超过3600万的老年人是在疫情期间的3个月内开始上网的。事实证明,当疫情迫使人们必须使用数字媒体的时候,很多老年人也能迅速做出改变并积极适应。
跨越“数字鸿沟”,老年人首先要善于接受和学习新生事物,永葆一颗年轻和充满好奇的心。多参加各类社会活动,让自己更熟练使用数字产品,更好地适应数字生活。另一方面,老年人也要注意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媒介素养,识破网络谣言、避开“坑老陷阱”。
Copyright © 台州视窗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3861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Powered by TZ106.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