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州市图书馆中“隐藏”的一间食堂火了。许多阅读爱好者看完书或自习完,就能踩着饭点去食堂吃便餐。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不仅可以现场选购店内的轻食简餐,还可以将外卖带来食用,极大解决了读者的“吃饭问题”。毋庸置疑,让“精神食堂”飘出饭香,这是市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有益尝试。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如果这个世上真的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对于阅读爱好者而言,图书馆就好比现实社会中的“世外桃源”,能让走进来的人“静”下来,呼吸知识的“空气”。同样,一座城市的文明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公共图书馆,因为这是城市的文明窗口和市民的精神家园。
但现实中,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在一部智能手机、一台平板电脑可以“装”下一座图书馆、人人可以拥有图书馆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该何去何从?面对数字化浪潮,在互联网阅读、手机在线阅读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下,图书馆该如何吸引人们坐下来?或许,市图书馆的这次尝试给出了一个思考落点——让“静态”的图书馆在精准服务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扩大供给端,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
就拿这次增设食堂来说,图书馆内显然多了几分“烟火气”和热闹,那这是否与图书馆本身所具备的“安静”特质冲突呢?其实不然,这样的“动态”改变和服务,在某种层面上,恰恰是对图书馆“安静”特质的外延和补充。因为,满足读者阅读之外所需的其他需求,更能让人长时间静下心来阅读。除了增设食堂,市图书馆还结合科技创新,推出“信阅服务”以及投入无障碍设施阅读设备,正是这些主动改变,让原本“冷清”的图书馆有了更多人气。
让图书馆“动”起来,也不是毫无章法的“乱动”,而是顺应时代潮流,与读者诉求共振,在深化传统意义上的图书保存与借阅功能基础上,转变服务方式,从而让图书馆长期保持活力。比如,利用丰富的馆藏、阅读的氛围、交流的平台等资源优势,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专题讲座、展览欣赏、教育咨询、休闲娱乐等活动,让来到这里的人各有所需、各有所得。
尤其是,在当下数字化阅读影响下,“私域阅读”暴增,“公域阅读”式微,公共图书馆更要主动应变,从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图书,转变成为读者选择尽可能好的图书。比如,通过开发电子图书、远程借阅服务、提供个性化订制等服务,让图书馆成为人们阅读的“健身房”,这也是图书馆承担起社会教育职能的要义所在。
一座城市的“精神地标”,应当是“静”与“动”的完美组合,也应当成为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对此,传统图书馆的不断改变,让人充满期待!
Copyright © 台州视窗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3861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Powered by TZ106.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