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骑行西藏”的公众账号底下,已经出现了这个模块。这个账号据称是微信团队员工所为,过去经常会在这个账号下看到微信日后会推出的功能(比如阅读量这个功能骑行西藏就是首个测试号)。
评论区会推出当无可疑。但这里依然个问题,就是评论的显示,以何机制运作?
第一个做法,简单粗暴,就是后台有个开关。公号运营者可以打开评论区,也可以关闭评论区。关闭一条都不显示,打开就全部显示。
第二个做法,由公号运营者决定每条评论是否可以显示。在骑行西藏这个号下,出现了这样一个评论:
张小龙这个所谓“让我上评论区吧”,疑似目前评论显示是这么个机制。也有可能是类似博客里的评论审核机制:该用户只要一次通过,以后都通过。
第三个做法,用户A能看到的评论,都是ta的关系链好友。这个机制对技术要求最高,而且保护了一定的隐私。这个做法可能性略大。
微博的运营者曾经吐槽微信的公号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结构:公号运营者能够看见用户反馈,但用户和用户之间,彼此不可见。这种机制非常像伯特的结构洞理论。这位社交网络学者这样写道:
个人在网络的位置比关系的强弱更为重要,在网络中的位置决定了个人的信息、资源与权力。因此,不管关系强弱,如果存在结构洞,那么将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行动者联系起来的第三者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这样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回报因此,个人或组织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建立广泛的联系,同时占据更多的结构洞,掌握更多的信息。
在过去,很多公号运营者其实相当喜欢这种结构洞,比如说做导购服务的号。订阅者如果被坑了,也不能发个差评以示报复,现在,则隐约出现了这样的可能。而一个差评的确会影响其他用户的判断。
评论区的出现,会适当减轻这种结构洞。所谓适当,就要看这个评论区的机制是什么。
第一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其实最终结果,是大量公号会被迫打开开关。因为如果选择“不显示评论”,有“心中有鬼”的嫌疑,会遭到用户退订。
第三种做法,关系链好友可见,依然会一定程度上弭平结构洞。更进一步,当我发现我的关系链好友给了一个差评,导致我对该公号的不满会大概率上增加。
现在看看第二种做法。也是目前看上去最有可能的。
第二种做法加大了公号对自身运营能力的要求:每条评论审核,不是一个真正的个体自媒体号能完全负担的。如果将来微信公号是这样一种评论机制,运营能力的强调,将大幅超过对原创能力的强调。
故而,有两种公号是一个利好。
其一,编辑号。由于内容生产几乎没有成本和精力,它有大把的时间来运营。如果微信的评论显示还能显示公号运营者的回复的话,运营能力的彰显,就更加淋漓尽致了。
其二,机构号。团队机构有人,总是有能力去运营的。
评论区,对个体原创号是一个噩梦。它会裹挟着你去处理评论,要么,在中国今天平均160个人就拥有一个公号的浩瀚账号中,湮灭不见。个体原创号需要机构化、团队化。
地下生意会多一种,除了刷阅读量和增粉以外,出现提供机器人评论服务。
微信公号这个东西,我现在可以说成是:博客重生了吗?哈哈哈哈
关于微信新功能,还有如下流言,未经核实,仅供参考:
1.公众微信将合并订阅号和服务号;
2.服务号每天可以群发;
3.不限制48小时才能交互;
4.用户对公众号评论可见;(已出现)
5.关系链好友可以看到评论;
6.钱包功能将会把入口浅化;
7.卡包功能也将全面优化提升;
8.新版微信可以分享到QQ;
9.视频通话可分屏;
10. 也许还有其它更多可能。
Copyright © 台州视窗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3861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Powered by TZ106.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