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授真是牛,长江可以来回游。他到乡里探亲去,一下跳进水库里。半个小时没出现,大家觉得很惊奇。谁能半小时不换气?原来他是出了事。”8月25日上午,黄岩区上郑乡农林村文化礼堂里,40位村民津津有味地听着方言故事会。讲故事的,是该区高桥街道66岁的乡村大使胡从德,当天他是专程到山里“走亲”的。
在黄岩,依托乡村大使这支文化志愿者队伍,“文化走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文化走亲,就是以文艺活动为载体,传递党声政情,传达乡音乡情,传承乡风文明,营造和谐和美的生活环境,增强彼此感情和向心力。全区269名乡村大使,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只有10岁。他们职业和特长不同,知识和阅历也各异,互相走动走动,联系得多了,与群众感情就深了。
上郑乡下郑村村民傅米富在家务农,为了听胡从德讲课,特意赶路5公里来到农林村。他说:“以前乡里组织群众去高桥街道参观,我就听过胡从德老师讲课。他都是用方言讲,我们喜欢。”像胡从德一样经常“走亲”的乡村大使,有上百名。上郑乡农林村村民郑英俊,自2010年入选区乡村大使,他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平时不光在本村讲故事,还常到黄岩城区、甚至临海等地表演。今年1月以来,郑英俊参加文化“走亲”40多次。
2010年起,黄岩区整合民间宣传文艺人才资源,以乡村大使为抓手打造出一支新型乡土文化宣传队。这支队伍用方言土语讲白搭、唱莲花,说三句半、演小品,宣传形势政策,传播乡风文明。黄岩区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夏晓微说,为充分发挥乡村大使的文化“播种”作用,黄岩区结合文化礼堂的阵地作用,推行乡村大使驻堂制,就是以影响力突出的乡村大使为领衔人,发挥传、帮、带作用。目前全区7所重点文化礼堂设立7位驻堂大使,共与35名新晋大使结为师徒。在西城街道下埭头村文化礼堂,驻堂大使卢荷芳带起一支36名乡村大使组成的宣传队,活跃在全区各地文化礼堂,进行“中国梦”、“多城同创”和“五水共治”等主题宣讲和文艺表演。每年,区里还评选并表彰“十佳乡村大使”。
有影响力的乡村大使,不仅能说会唱,还能根据演出需求进行创作。郑英俊的上千件作品,目前已结成3本作品集。乡村大使还根据村民的文化兴趣,定期策划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类兴趣小组300余个,参加村民2万余人。乡村大使的“走亲”,已经开始从“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
Copyright © 台州视窗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3861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Powered by TZ106.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