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台州市获得2014年度“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大禹鼎,全省仅四个地市获此殊荣。听到这个消息,治水老兵李宝福激动地挥着手臂,“这是我们拼出来的成果!”
2014年是“五水共治”工作全面铺开之年。全市每日新增污水处理量五万吨,九个乡镇入选省治水美镇五十强,是台州交出的成绩单。市“五水共治”办以“山的硬气”为决心,以“海的灵气”为目标,以争先实干论英雄,终捧全省治水工作最高奖——“大禹鼎”。
投入加大,硬气破难
“一个月内歼灭全市垃圾河!”去年2月17日,台州在全市“五水共治”誓师大会上喊出了响亮口号。要实现这一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都对此作出批示:“有魄力,更要看效果。”肯定的同时,也是对台州治水工作的一次考验。
没有休息天,放弃节假日,每位工作人员都像拧紧发条的陀螺,围绕着“歼灭垃圾河”旋转。督查专员们几乎驻扎在分管河道上,单天行程动辄三四百公里,就连司机也忍不住抱怨,“跟一趟治水督查,比外地跑个来回还要辛苦”,甚至于一度没有租车公司愿意接“五水共治”办的单。
白天跑河道,夜里再开会,梳理问题、探讨方案,市“五水共治”办人不卸甲、马不停蹄。一个月的时间,通过不间断的明察暗访,高频次的通报排名,反复查漏补缺,终于打响了治水“第一炮”:台州在全省率先完成“歼灭垃圾河”专项行动,清理河道2600条,共4714公里。
硬气治水,说到做到。为收集资料,去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周,该办立即开展了“踏河知水”普查行动。在天台县始丰溪上游,勘察水情的督查专员遭遇了大雪封山。结冰后的山路湿滑难行,司机不敢再往山里开。再难也要上!专员们顶风冒雪步行了八公里,终于成功溯源至里石门水库。此时的他们,早已浑身冒汗、双腿酸软。
治水先知水,靠着“用脚步丈量水情”,市“五水共治”办摸清了全市各条河流、山溪和水沟,建立了动态数据库,为治水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氛围渐浓,初见成效
“垃圾河清理是‘开门红’,水质改善才是关键和根本。”市“五水共治”办副主任江志聪说。为实现分类督查,细化指导,该办在全市乡镇开展“百河水质竞赛”,除海岛外的125处各选取一条河道,按水源地乡镇、街道、中心镇和其他镇等四个类别,开展综合考核。
以考核结果作公示,以月度数据作通报,以曝光短信作警醒,以倒数约谈作表态,一场台州治水的“百团大战”,倒逼着乡镇(街道)全面开展河道治理。
在全市各县(市、区),则通过对29个交接断面、65条城区主要河道和477个工程项目建设,进行考核排名。
“不近人情”的工作态度,换来了治水工作的捷报频传,也换来了群众“点赞”。交接断面水质、污水处理率等不断提升,477个工程项目齐头并进。为维护好一片水清岸绿,有干部主动跳入河中捞取垃圾,有工作人员在私家车里常备清理工具,有群众自发组成“巡河队”动态保洁。
“河道治理以水质为基,水质变化要借全民之力。”江志聪说,分类设立考核的目的,在于由部门联动治水,扩大至群众参与,形成全民治水的大氛围。从目前来看,市民们治水意识正不断提高,氛围日益浓厚,“这正是今后工作的坚实基础。”
重拳出击,任重道远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江志聪说,为从源头杜绝河水污染,市“五水共治”办将河道治理与“三改一拆”工作相结合,与相关部门一起,深入排查涉河(湖)违法建筑,全面开展“铁拳”拆违整治。去年,全市累计拆除此类违法建筑8968处,拆除面积达506.82万平方米。通过沿河截污、生态修复等,治理并验收黑臭河284.2公里。
同时,该办建立了“五水共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去年5月投入试运行。截至今年2月,各级平台监控全市主要河流190条,监控工程项目477个,共收到群众反馈意见1390条,处理问题480多起,平均处理周期从一周缩短至两天。
去年7月10日,市“五水共治”办接群众举报,临海市东洲伞厂内有一非法电镀加工点。副主任徐高献不顾术后不久的身体,带队到现场勘察,连续两个日夜,摸清加工点的活动规律,会同当地公安、环保部门一举将其查获。
河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斩污除患、铁拳拆违等“组合拳”连环出击,我市“五水共治”才有全面提升。但江志聪表示,治水也是一项长期工程,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温黄平原的总体水质还没有彻底改善,截污纳管、堤坝加固等大量工程还亟需待建,治水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并发挥作用。
激浊扬清还碧水,台州“五水共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Copyright © 台州视窗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3861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Powered by TZ106.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