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3点多,三门县亭旁镇徐家村一处前后两间的崭新平房里,83岁的徐宗恩坐在电视机前看戏曲节目,并不时跟着哼上几句。他对记者说,是县里实施的农村生活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圆了自己的安居梦。
徐宗恩老人参加过解放战争,当过多年村干部,因当兵时受过伤不能干重体力活,家境贫困。其老伴和大儿子均已因病去世多年,小儿子娶了个外地媳妇,平时就靠打工维系生活。七八年前,老人所住的泥墙屋被台风刮倒后,由于无钱新建住房,只能在小儿子家的灶台旁搭了张床安身。今年4月底,亭旁镇党委经过排摸、核查,将徐宗恩列入农村生活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援助对象,6月初,老人开开心心入住新建的平房。
三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敦庸介绍,去年以来,三门县积极筹资,为65名农村生活困难老党员新建住房27间、修缮住房38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切实推进了全县党内关爱工作。
试点先行,圆困难老党员安居梦
“镇里这么照顾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说起自己和老伴住的新平房,浦坝港镇五小柱村79岁的郑夏香阿婆热泪盈眶。记者看到,平房里,灶台、卫生间等一应俱全,门前小路也浇了水泥地。
郑夏香的老伴叫陈祖读,1958年入党。之前,两人住在一间木结构的危房里,低洼潮湿,一到雨天,屋顶四处漏水。去年“七一”前夕,县委副书记、县长邱士明前来慰问时,陈祖读家的困境让他很揪心,当场嘱咐随行的浦坝港镇领导,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位老党员的住房问题。
类似陈祖读这样生活困难、居住条件极差的农村老党员,还有很多。
县委书记董服标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下基层走访调研时,了解到了这一现状,要求组织部门全面摸查老党员住房情况,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于是,全县农村生活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试点工作,就于去年7月在浦坝港镇铺开。
陈祖读和其他9名困难老党员,经镇、村两级审核,成为“安居工程”首批援建对象。半个月后,陈祖读的两间新平房建好,造价5万多元,全部由镇里解决。
今年4月初,三门县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决定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并将这项工作作为今年主抓的重点基层党建工作项目。据了解,经排摸,全县其他乡镇(街道)的55名70周岁以上、党龄40周年以上的农村老党员,也被列入援建对象。
众人拾柴,“安居工程”顺利推进
这几天,浦坝港镇滩头村石加如老人的两间安居小平房已建好。记者了解到,石加如的两间平房建造花了4.3万元,5月14日开建,5月底完成主体工程。他和邻村一位生活困难老党员的建房资金,经镇里联系,由梅岙村一位在外创业的企业家翟如华认捐。
按照实施方案,生活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主要采取新建和修缮两种方式,其中新建的由县里每户补助4万元,修缮的每户补助1万元,不足部分由乡镇(街道)负责解决。
为了顺利推进“安居工程”,三门县委书记董服标和县委副书记、县长邱士明多次听取汇报,并带队下村督办,现场指导。各乡镇(街道)多渠道筹措“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其中,亭旁镇发动该镇宁波、上海在外支部,筹集到了“特殊党费”3万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如县住建局主动参与,专门设计了房屋建设样板,供老党员建设时参考。
考虑到老党员缺劳力,其所在的村党支部均投工投劳,主动承担起了他们的房屋修缮工作。浦坝港镇钳口村老党员邢小和新建安居小屋时,镇、村党员干部和沿赤边防派出所的民警、青年志愿者都顶着高温奋战在现场。
立足“四有”,让老党员安养晚年
在浦坝港镇五小柱村陈祖读老人的安居小屋墙上,贴着一块结对帮扶牌,镇里的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里一名党员和社区医生都是老人的结对帮扶者。老人告诉记者,他们会经常过来看看自己,了解情况,去年夏天的时候送来了一台电风扇,中秋期间送来了月饼,过年时又定做了两床棉被送过来。
陈敦庸说,“安居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给农村生活困难老党员新建或修缮住房只是第一步,在物质上、精神上建立起全方位、常态化的帮扶机制,让他们安养晚年才是终极目标。
在这方面,浦坝港镇去年试点时已有积极探索,那就是让农村生活困难老党员困时有人帮、忧时有人解、病时有人管、重大节日有人看。这一做法,将在三门全县推开。
陈敦庸介绍,农村生活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的实施,在帮助老党员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老党员们住上了新房子,切实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而整个实施过程,也是一个引导全社会都来关注弱势群体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和谐社会建设。”
Copyright © 台州视窗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3861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Powered by TZ106.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