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8岁的陈群,已在翠华社区工作了3年。这些年来,社区的点滴变化她都记在心里,她是记录者,也是亲历者。陈群说:“创城最大的感受,就是社区环境越来越美,居民日子越过越甜!”(9月16日《台州晚报》第3版)
“获得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自我市开展文明创建以来,伴随着市容市貌、道路设施等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文明交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素质教育的推进,台州人文底蕴被不断挖掘和弘扬,城市内在魅力和整体实力在不断提升。大到城市的首位度提升,小到个体的获得感满足,陈群的“社区日记”就是生动的缩影。从社区环境持续改善,一点点优化居民的生活体验,到居民自发参与文明创建,感动了社区工作者,这种良性互动就是文明城市创建可持续的动力。
文明城市创建不是迎检突击,也不是一串串冰冷的考核指标,而是“里子精修”,是城市居民可知可感的幸福感、满意度。如果老百姓因为创建增添了生活烦恼,产生了不理解和埋怨等负面情绪,那么这个文明创建就是不成功的。文明创建的初衷应该是让老百姓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这不是功利主义,城市文明没有群众的获得感增加做基础,就是形式主义、“官样文章”。
“获得感”反映在居民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起居环境、医疗养老,住房上学、求职创业等。换言之,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就应该是文明创建的关键点,抓住了这个关键点,才能让文明创建有实在的效果。比如公共自行车网点与公交站点的“最后一公里”接驳,街角巷口的路灯亮化,小区停车难,消防通道被堵……文明创建就是应该从这样的小事,身边事做起。
从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可持续的角度看,文明创建也不是一些人的事,是所有人的事,不是政府的事,是全社会的事。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光凭宣传引导和道德自律是万万不可能的。常言道,无利不起早,如果不能设身处地让居民体会到获得感,那么要增加他们的认同感、参与度,恐怕就非常难了。这也注定会消耗文明创建的动力和积极性。
正因此,激发公众参与文明创建最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主动意识到参与的过程是切实改善自己生活的过程,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归属感。有独特的风土人情、有自成一体的文化符号和城市记忆,群众生活水平和民生有了保障,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富足,才能让群众自觉将护城爱城纳入日常行为的范畴,文明创建才能可持续、有活力。
Copyright © 台州视窗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3861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Powered by TZ106.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