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王友帆,已经从医24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没想到因为一幅画,突然火了。不是因为他画得有多好,而是因为画很温暖。公鸡代表早晨、太阳代表中午、月亮代表晚上、圈圈代表药片……因为83岁的病患阿公不识字,怕他吃错药,王友帆手绘了一张医嘱图。网友们纷纷转发点赞,称被这幅医嘱图暖到了。(12月11日《台州晚报》第1版)
原本医生只要给病患写一个医嘱就可以了,但面对不识字的老人,王医生不是叮嘱几声就结束了,而是手绘了医嘱图,直至老人弄明白为止。因为担心老人记不住,一旦吃错了药,麻烦可就大了。我们都被手绘医嘱图给暖到了,深切地感受到了王医生对病患的真诚和负责。这是一位让人感动的医生。
“奶奶,您今天就可以出院了,先看下我们这个试卷,考过85分,就能回家了。”前不久,陕西西安中心医院骨二科推出一项护理教育新举措,患者必须参加“考试”,合格后方能出院回家。据该院骨二科护士长山卉介绍,出院试卷主要包括基本病况、饮食、药物、功能锻炼、复诊时间等5个方面内容,共11道题,由护士提问,患者口述回答。“骨科疾病往往病程比较久,之所以在出院前安排考试也是希望患者回家后能够正确进行康复训练,早日恢复健康。”这样的“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份负责任的温情医嘱。这是一家让人感动的医院。当下,类似的充满温情的“手绘医嘱图”在医院中不少。有的医生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吃药,达到康复的目的,特地建了“患者交流群”,将自己的病人拉到一个群之中,方便患者提问。这对于医生来说,无疑要付出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样的回答是无偿的,但对于患者的康复是相当有利的。建立“患者交流群”,同样也可以看作是一份充满温情的“医嘱”。还有医生对一些患者进行回访,看看患者是否忘记了吃药忘记了复查,这些,何尝不是温情的“医嘱”?
当下的医生工作量很大,平时看病就已经很辛苦了,有的医生还累倒在医院中。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医生都对病患那么细心,这不太现实,医生也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也要照顾自己的家庭。不过,对患者负责任,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医生的职业道德所要求的。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太多负责任的医护人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病人。可一些人却说,这是面对疫情,平时呢?“手绘医嘱图”就是最好的证明,“手绘医嘱图”就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就发生在医生的平时工作中。“手绘医嘱图”的背后蕴藏着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是真正为患者的康复着想。有这样负责任的医护人员守护着,患者会觉得很幸福很有安全感。
Copyright © 台州视窗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3861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Powered by TZ106.COM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